我不好吃,但我超好用!泰雅紅的鼻祖 (上)

作者: Serafina Yang

籐籃上的背帶、包裹獵物的網袋、苧麻織布上的紋路…溫暖的紅棕色系是來自大地的餽贈,幾百年來堅定又溫柔地浸潤著屬於泰雅的紅!

在還沒有化學染劑的年代,生活中的顏色就是大自然的顏色,從動物、植物和礦物取材,人們很早就懂得運用天然染料為手製的紗線、布料增添色彩。而對泰雅族而言,重要的植物染原料絕對少不了要提提『薯榔』啦!

34459181_1303358453100223_7117116535843323904_n
山中的天然植物染原料~胖胖薯榔

富含單寧和膠質的它,加上天然木灰等媒染劑輔助即可牢牢染上紅色,天然的香氣和成分也有著防腐、防潮、防蟲的作用,讓美麗的編織品可以傳下好幾代光陰。除了彰顯老人家從環境中取材的智慧,這一舉多得、環環相扣的優點,往往也是大自然最令人嘆服的地方,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一種無聲的宣告:「噢老天爺都幫你想好了!就等你來發現我的存在吧!」

 

薯榔,長在哪裡?

當你走過枝葉扶疏、草蕨覆地的台灣中低海拔野地,你的視線必須專注於它生長範圍的水平,也就是矮一點,根系滿布、叢草掩蓋的表土上:一隻黃喉貂站起來的高度。雖然如此一來,它的塊根很容易讓新手與同樣淺灰、咖啡土色的各種樹根混淆,但身為以纏繞為天職的多年生藤本植物,想糾纏不清總得有個苦主,絕不可能是空蕩蕩的草地中央唄!於是結實拔高的樹幹腳邊便是它常光顧安居的所在。一條條細長光滑、左旋右繞的莖,則讓長橢圓形的葉片恣意舞動於大樹的枝幹間或貼服於灌木叢中,低調的存在。

但假如你和我一樣,自承對於辨認森林裡「不都長的一樣…」的那個葉形、那個花穗毫無概念,你該慶幸的是找薯榔」一事,起碼認得出它肥厚碩大的塊根外型就很夠了。

當看到地表上出現一顆不規則球體相連、還帶著鬍鬚般的蓮藕狀不明物時,你必須起第一層疑心。朝著它粗糙而帶有疣狀突起的大肚腩,用刀背輕輕敲擊,遲重的聲響會透露出裡頭纖維硬、富含水份漿液的秘密。再有疑慮,任選一節,從它凹凸的表皮淺淺削下一角,橘紅色、略帶微微黏性的內心揭曉答案,裡白葉薯榔-早期被原住民在內的各個族群廣泛運用的植物染原料,其實並不難找!

34461049_1303395966429805_8204596740452515840_n
找找薯榔在哪裡 (Level 1)?

有時在山裡走著走著,山豬兄揩嘴閃人的餐桌現場:這裡缺一個窟窿,那裡露出氧化後的深赭紅色渣滓,被當點心吃的薯榔殘體好不明顯,發現的輕而易舉,也不用自己費力氣從土裡把它給拔出來嘿!

一般來說,全年都找的到薯榔的塊根,找的到一個,附近連生的機率也高。挖掘時只要取出夠大而成熟的部分(重約1~2公斤以上),太小顆的則不妨把土掩埋回去,讓它繼續生長。獵人也提醒,在連續乾燥的天氣裡較適合摘取薯榔,道理如同雨天泡水的西瓜,粗厚的外殼內原本飽滿的紅褐汁液若被過多的雨水稀釋,淡了,再想染出夠濃的顏色可得多採好幾顆啊!

 

作者:Serafina Yang

 

下集請至: https://wp.me/p9EmN2-54

發表留言

透過 WordPress.com 建置的網站.

向上 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