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所認識的獵人

作者: 李政政

  我所認識的那位獵人從小跟著父親習得古老的智慧,孩童時聽得父親因集團移住政策,從原居地被迫遷徒至河口地,年少時國民政府統治台灣,實行「山地三大運動」強調以屏除落後的山地習慣為出發點,以試圖達到山地平地化的族群融合目標!成年後昔日祖先的獵場,變成了林務局管制下的國有林,希望高山民族遠離自己的土地。然而,多少的政策都改變不了這位獵人對於土地的關愛,一生心繫著山林,因為他清楚地知道,自己的祖先離開泰雅的發祥地賓斯博甘,攀登上南湖大山,沿著大濁水北溪建立起部落,最終成為南澳山區最強的一支泰雅族群。


  激流勇士團隊跟隨獵人進入台灣的高山地帶,揭開神秘的溪流面紗,在山林中過著自由的生活,但在自由之中,卻影含著許多深厚的gaga(祖訓),這樣的gaga 清楚地告訴子孫與土地互動的方式、和愛惜土地的訓誡,唯有依循祖訓,才能得到山林的祝福,獲得山林賜予的豐收與平安。可惜的是,「國家法律」始終高過於祖訓,我還深刻地記得,第一次跟您入山時,您總是再三提醒我,絕對不能拍攝任何有關於獵槍和獵物的照片,啊~這時我才明白,那充滿智慧的狩獵活動,原來見不得人。

  我們藉由獵人記憶中的泰雅道路,一步步前進,沿途穿越森林、繞過峽谷、攀登上高稜,看盡所有台灣高山的美景。然而,這樣的美景之下卻隱藏重重的危機,他帶我們翻開地圖,指出昔日的傳統領域,現今早已千瘡百孔,原來60年代初期,政府開放國有林班地及保留地,供非原住民的公司企業及個人申請墾殖開礦,使神聖的土地處處皆是炸山毀林所留下無法挽回的傷痕,沿岸兩側有如隕石坑的大洞清清楚楚地述說了該地區的開發歷史,而一個個大型機具的殘骸分布於河床上,一再見證洪水來襲時,摧天毀地的強勁力道,那奔騰、混濁的溪流正在嘶吼著土地的痛。

 

  無論生態再怎麼豐富、歷史再怎麼悠久,終究抵擋不了大型企業的開發壓力,一步步向台灣高山地推進,溪流經歷過的劫難,也讓她被迫做了不得已的變遷,河流泛濫成災,引發山崩、土石流等災情更讓毗鄰河流的部落受到長年的精神壓力,每每颱風過境,滂泊大雨下,族人束手無策,似乎只能雙手合十,默默向山神禱告。


  我認識的這位獵人沒有名字,因為這位獵人正是代表大部分原住民族生活中的無奈與惆悵。激流勇士支持「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」,而傳統領域的劃設辦法不應該是政府單面的決策,而是多方的族群意見。政府與原住民族之間正缺乏走向轉型正義的「過程」,因此重新調整國家與原住民族的關係是必要的實踐過程,將失去的土地歸還給「真正的主人」。

發表留言

透過 WordPress.com 建置的網站.

向上 ↑